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数据,乙型肝炎约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人数的82.4%,是病毒性肝炎防治中的重中之重。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数据,乙型肝炎约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人数的82.4%,是病毒性肝炎防治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乙型肝炎现状,并探讨国内检测市场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寻找突破口,助力消除肝炎目标。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性疾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类型。该疾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体液传播,包括血液、唾液、阴道分泌物和精液等途径,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肝硬化、肝癌及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的最主要诱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血清阳性率为3.2%,慢性HBV感染者约达2.54亿人,其中约82万人死于HBV相关疾病。
我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与1970至1992年间相比,202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已降至0.3%,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提出的防控目标。
然而,我国仍面临着严峻的乙肝疾病负担。最新估计显示,我国现有约7500万乙肝感染者,占全球感染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虽然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已稳步下降至5.86%,但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图1 2024年我国不同省份HBsAg血清阳性率,该图片来自文献[2]
值得注意的是,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硬化及肝癌疾病负担依然沉重。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数约40万,占全球总数的40%以上。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2020年中国肝硬化死亡率为4.57/10万,其世界人口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75/10万,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22年5月,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2022-2030年全球卫生部门关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性传播疾病行动计划》决议。
乙型肝炎防控提出了以下目标(表1,图2):
新发病例由2020年150万例(20/10万), 2025年降至85万例(11/10万),2030年降至17万例 (2/10万);
死亡病例由2020年82万例 (10/10万),2025年降至53万例 (7/10万),2030年降至31万例 (4/10万)。
表1 WHO 乙型肝炎目标概览


图2 2020-2030 年采取战略规定的新行动与不采取新行动的乙型肝炎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比较,该图片来自文献[1]
1、乙型肝炎诊断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慢性乙型肝炎(CHB)在早期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即使进行肝功能检测也可能显示正常。然而,若未能及时诊断,不仅会增加疾病传播风险,还会导致病情沿着"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疾病进程发展,从而显著加重疾病负担。
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疾病传播、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也是当前乙肝防控工作面临的首要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WHO)设定了到2030年实现HBV诊断率达到90%的目标。但根据北极星观察站合作组织(Polaris Observatory Collaborators)2023年的估算数据,全球2.575亿 HBsAg 阳性者中仅有3600万被确诊,诊断率远未达标。
我国在乙肝诊断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诊断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58.78%的 HBsAg 阳性者已通过筛查或检测知晓自身感染状态。尽管如此,估算表明我国仍有至少3000万HBsAg阳性者尚未察觉自身感染状况,导致这部分人群无法获得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2、乙型肝炎筛查人群特点
WHO建议对所有捐献血液进行乙肝病毒检测以确保血液安全,防止意外传播。
在乙肝表面抗原血清流行率≥2%或≥5%的地区,建议对所有成年人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关怀和治疗服务。
此外,还应开展献血者筛查、孕妇常规检测以预防母婴传播,并对高危人群(包括来自流行地区的移民、感染者家属、医护人员、注射吸毒者、监狱等封闭环境人员、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和艾滋病毒感染者)实施重点检测。
3、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查标志物概览
乙型肝炎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其中,实验室检查可分为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病毒学检测、新型标志物检测、血清生物化学检测等。
本次仅针对NMPA批准的Ⅱ、Ⅲ类产品,乙肝相关实验室检查中的血清学标志物、病毒学检测及新型标志物检测做汇总与分析。
参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HBV相关检测主要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2 常用乙型肝炎检测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注:整理时结合文献[3]、[4]。详情可参见相关文献。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eAg :乙型肝炎 e 抗原;抗-HBc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rAg: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cccDNA:共价闭合环状 DNA;抗-HBe:乙型肝炎 e 抗体;HCC:肝细胞癌。
检索DataMed数据库,截至2025年6月,国内乙肝相关标志物检测产品数量已达到543款。
涉及标志物如下图3及表3所示。

图3 国内获批的HBV不同检测产品数量分布情况(未区分定量与定性检测)
表3 国内获批的乙型肝炎检测产品及数量(区分定量与定性检测)


注:HBsAg检测产品中包括6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联合检测试剂。
从各类标志物获批产品数量看,有如下初步结果:
1、同质化竞争较严重的检测标志物包括:
①经典定性和定量检测标志物:HBsAg, HBeAg, 抗-HBs, 抗-HBc, 抗-HBc IgM, 抗-HBe。尽管以上标志物定量检测的试剂盒数量均少于定性检测试剂盒,但相应定量检测试剂盒数量也普遍接近或大于20款。
②PreS相关抗原定性检测试剂,PreS1已达27款,PreS2 已达6款。(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抗原)是乙肝病毒的一种外膜蛋白,有研究表明,前S1抗原出现在HBV感染的最早期,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③HBV DNA检测试剂,已有55款。
④乙肝五项检测试剂,已有15款。组套解绑情况下,类似试剂的临床使用量将可能进一步降低。
2、相对竞争压力较低的试剂盒(此处仅从获批数量上考量,需进一步结合需求确认)
①PreS1抗原定量检测及PreS1抗体检测,国内均只有1款产品获批
表4 国内获批的PreS1抗原定量及抗体检测试剂盒

②RNA定量检测试剂盒,国内仅有3款相关产品获批。
表5 国内获批的HBV RNA定量检测试剂盒

③HBV-LP检测试剂盒,国内仅有3款相关产品获批。(注:HBV大蛋白(也称HBV-LHB),是HBV的3种外膜蛋白之一,被认为是HBV感染的新标志,表明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病毒颗粒的存在。)
表6 国内获批的HBV-LP检测试剂盒

④前C区/BCP突变检测,国内仅有3款产品获批,仅有1款针对BCP区突变检测。
表7 国内获批的前C区/BCP突变检测试剂盒

⑤HBcrAg检测,国内仅有1款试剂盒获批
表8 国内获批的前C区/BCP突变检测试剂盒

3、HBV检测试剂的技术特点
①抗原抗体检测以化学发光高灵敏检测技术为主
高灵敏HBsAg检测试剂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缩短急性 HBV 感染的诊断窗口期,提高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检出率。因此,高灵敏一直是乙型肝炎HBsAg等标志物检测中的性能追求。
从所有乙肝相关抗原抗体检测指标中看,化学发光技术产品数量达273款,占比60%,占据主导地位。(图4)

图4 国内获批的乙肝相关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的技术路线构成情况
②更加灵敏的乙型肝炎核酸检测技术开始用于临床
应用高灵敏度 HBV DNA 检测有助于发现低病毒载量的慢性 HBV 感染者,利于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建议使用高灵敏度 HBV DNA 检测试剂监测和管理核苷类似物(NAs)治疗中的低病毒血症患者,也有助于监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 HBV 再激活。
与荧光PCR技术相比,数字PCR技术可实现单分子检测,可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
今年1月,新羿制造科技获批一款数字PCR乙肝DNA检测产品,标志着商业化的数字PCR试剂盒正式应用于乙肝核酸检测领域。
表9 国内获批的数字PCR HBV核酸检测试剂

不考虑乙型肝炎生物化学血清标志物检测,国内已获批的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查产品数量已达到543款,基本覆盖了现有共识指南推荐检测的相关标志物。
在经典标志物检测上,如:HBsAg, HBeAg, 抗-HBs, 抗-HBc, 抗-HBc IgM及抗-HBe定性定量检测、HBV DNA定量检测、PreS1抗原检测及乙肝五项检测等领域逐步呈现同质化竞争的态势。
突破同质化竞争,一方面可转向新兴标志物研发,如HBcrAg, HBV RNA, 前C区/BCP突变等。另一方面,采用数字PCR、CRISPR等新技术来突破原有方法学的灵敏度瓶颈,也是新的突围路径。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 艾滋病毒、病毒性肝炎和性传播感染2022-2030 年全球卫生部门战略
[2]Yan R, Sun M, Yang H, Du S, Sun L, Mao Y. 2024 latest report on hepatitis B virus epidemiology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changing trajectory, and challenges. Hepatobiliary Surg Nutr.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基础医学与实验诊断协作组.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J]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3, 31(4) : 389-400.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J]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2, 15(6) : 401-427.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