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医院为创新主体,IVD成果转化案例不断涌现,“产学研用”紧密协同,将是IVD产品创新的重要途径。
01
除上述提到的三款心血管领域全球首创IVD成果转化外,「生物诊断」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24年6起IVD成果转化签约案例。
1、东南大学联合附属中大医院成功完成转化签约
成果:病原微生物核酸快速检测系列试剂盒相关成果
价值:1.17亿元
转化过程:涉及13项专利及相关专有技术,通过排他许可的方式授权产业公司实施。

2、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检验科团队与重庆微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转化合同
成果:于医疗用品的高通量RFID识别设备及管理系统
价值:4200万
转化过程:该专利通过数字化技术在智慧医疗场景中的应用,实现检验试剂的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据测算,该系统能够帮助医院每年节省超百万元成本,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
成果:基于ARMS-PCR法检测遗传性易栓症常见突变位点的引物探针组合及试剂盒
价值:1200万
转化过程:发明专利,以普通转让的方式,拟以1200万元交易价格,转让给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与安徽同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转化签约
成果:器官移植相关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
价值:800万
转化过程:双方就“器官移植相关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专利技术签署了科技成果转化协议。

5、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与成都医芯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转化签约
成果:《阴道分泌物形态学质量控制物》(专利申请号CN202310467797.5)填补了阴道分泌物全自动检测仪器质量控制的空白,为相关检测设备提供了标准化的质量控制物,历时两年的性能验证证明该发明已完全满足临床检验需求。
价值:240万
转化过程:成都医芯华源与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临床医学检验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启“阴道分泌物形态学质量控制物及其应用”项目的新篇章。

6、北京天坛医院与北京达尔文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成果:帕金森等疾病的早期诊断试剂盒
价值:未披露
转化过程:未来,双方将共同成立“渐冻症及神经修复技术转化联合实验室”,向神经系统罕见病“宣战”。
截至2024年7月,北京天坛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近3亿元人民币,7个项目纳入北京市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改革试点,近百个项目进入待转化行列。

02
近两年来,国家加大政策力度,全力促进医疗器械研发创新,推动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创新产品。各大医院和科研机构纷纷成立转化中心,完善转化机制,调动临床专家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高校院所、转化平台、产业资本和生产企业的合作闭环。
03
“转化”或是主角
总书记前往考察的武创院,创新采用“共投共担”的项目孵化模式,即对风险较大的早期项目,武创院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先按科研课题经费支持,待有市场化融资时再把投入资金转成股份;在项目相对成熟的成长期,则以市场化产业基金进行投资。
文中提到的三款产品,正是在这种模式下,由武汉市科技创新局、武创院生命科学工具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武汉爱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主体多方参与,产业链市场化协同,从而完成转化的合作成果。
中国IVD产业,经历大规模的“国产替代”之后,依然需要创新前行,成果转化或将成为IVD产品创新的主力军。这些成功转化的案例,也为中国式产业创新提供了样本支撑。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